top of page

世界粉紅風潮下的後起參與者:台灣
台灣日治時代晚期至戰後初期,為了滿足民生需求,陶瓷產業進入了關鍵發展期,開始大量生產日用食器。此時,青花搭配粉紅(台式胭脂紅)的色彩計畫出現,打破了台灣碗盤過往以青花為主的裝飾模式。這種新興色彩計畫受到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後自歐洲引入的新彩料影響,特別是釉下胭脂紅彩與鈷料的引進,後又隨20世紀初期日本窯業製品與技術輸入台灣,啟發了台灣陶瓷的色彩計畫。
本展區展示日治末期至戰後初期北投與鶯歌所製的日用碗盤,彩繪技法涵蓋手繪、蓋印與轉印貼花,裝飾主題多為花鳥魚蝦和梅蘭竹菊等吉祥圖案。隨著時代變遷,戰後台灣日常食器的調色盤進一步拓展至粉紅、綠、黃、紫、深棕、墨等色彩,並融入金、銀彩與閃光釉等特殊色,展現出量產後彩料的精緻化與多元化。
精選作品 Highligh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