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被低估的後座力:景德鎮御窯廠的洋彩
「洋彩」原指中國在盛清時期於督陶官唐英監督下,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模仿西洋的彩瓷品類。洋彩作為清宮畫琺瑯、景德鎮釉上彩與廣東相關工藝的交會點,既與宮廷品味緊密相關,也蘊含豐富的實驗精神,更對之後的彩瓷風格有一定的影響。
本次展出製作於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的洋彩風格作品,呈現兩種樣式特色。首先是色地的應用,作品以鮮豔藍、黃、胭脂紅、黑等色地覆蓋高品質白瓷胎,內壁施滿湖藍綠釉的作品尤其展現與清宮金屬胎畫琺瑯的深厚聯繫。其次表現在紋飾方面,景德鎮工匠轉化舊有紋樣,靈活應用幾何圖案與纏枝花卉裝飾,呈現出與先前盛清宮廷製品不同的彈性。洋彩的鮮明色地與靈活紋飾組合,自18世紀中期以來發展成特有的風格樣式,此次雖未能展出早期作品,但在這些展品中,仍可見其對盛清時期風格的持續演譯,且依然吸引人們的目光。
精選作品 Highligh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