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如織金錦般華麗:伊萬里瓷金襴手樣式
日本瓷器最早於1610年代燒成,初期主要在肥前地區的有田町製造,故稱「有田燒」,又因透過伊萬里港外銷出口,亦稱為「伊萬里瓷 (Imari Porcelain)」。其「色繪」(釉上彩)的裝飾技術約始於1640年代。在日本稱為「金襴手樣式」的伊萬里瓷作品,源自16世紀中國景德鎮外銷瓷,以釉下鈷藍、釉上鐵紅加上金彩為基本色搭配其他色彩,配色與紋樣組合豐富,呈現華麗的風格。「金襴手」原意為「如織金錦般華麗」,是日本對此類風格瓷器的稱呼。
1690年代,日本伊萬里瓷「金襴手樣式」盛行,此風格在日本國內市場偏好幾何圖案,出口至歐洲則常作對稱紋飾區塊。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末清初戰亂,清政府發布海禁,荷蘭人無法從中國獲得所需要的瓷器,1650年代起便轉向日本訂製。1684年中國解除海禁,景德鎮瓷業恢復,荷蘭人轉向其訂購「中國伊萬里」瓷,仿製日本風格但具中國特色。歐洲瓷窯亦紛紛模仿伊萬里瓷風格,並在樣式上作出自身風貌。
精選作品 Highlights
bottom of page